找到相关内容987篇,用时5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成语汇编(三)

    ?八八七中):‘世间文章技艺尚要悟门,然后得其精妙,况世间只恁么了得?这里一千二百衲子,个个有一知半解,每来室中,道得谛当者甚众。’此为其例。(《禅林宝训卷三》)宋?严羽说诗,好用禅语,其《沧浪...那里,“十字街头”一般指世间,事相等。与“千峰顶上”所指的世间、理体等相对而言。禅宗还用“十字街头,撞见爷娘”比喻参禅者在繁杂的尘劳和事相中,忽然开悟,顿见清净自性。如清?敬安《解夏小参》:“暑退...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1065495.html
  • 部派时代的假实观

      部派时代的假实观 演培法师   一 绪 说   佛法所说的诸法,要不出于世间世间,而这世世间的诸法,在部派时代的各学派中,没有不论说到,可是由于各家的观点不同,不免产生有无假实的...其他还说到一点,因与这里所要说的假实无关,姑且不谈。   说假部之所以得名为说假部,就是分别说明世世间一切诸法的假有实有之义。他由蕴处界三科分别批判现在的是假是实,但据上面所引的异部宗轮论看,似乎...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0265946.html
  •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

    常安”,并且能让父母寿终之后,往生佛国净土,从根本上解脱烦恼,彻底离苦得乐。因此,儒家的孝道,仅是“世间”,其所构筑的孝道,仅限于人间与父母在世的范围,对于死后的安顿与行孝方法,终究不如具有“世间...是小孝。可见初期佛教孝道观,并非仅限于现实生活中的亲属关系,而是还包含世间的孝,其孝道的对象不仅惠及现世父母,并且上至七世远祖。其恩泽绵长、慈悲救济的胸怀可说普及众生。然而这种悲悯众生的宗教情怀,在...

    王月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4566097.html
  • 浅析中国佛教的传播方式与特点

    心则摄一切世间世间,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到如来地故。”这就是说,要信众生心即如来藏,信自性真如的体、相、用无量永恒。具体而言,本论“解释分”中“...

    戴继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2766140.html
  • 智顗学说的传承及湛然对天台宗的发展

    同一于真如。按照《大乘起信论》的阐这,真如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亦即不生不灭一心之性体。依一心法而有二种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二门即总摄一切世间世间。真如之不变义,是对应于心真如门而言的...同时亦是一切现象之现在的本质实在性。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意义上,佛性即是心性,介此心性却非仅仅体现于含生之类,而同时展现于一切诸葛亮,因为在界唯心,一切世间皆唯心造,故一切色法均得约归于心法,佛性因此...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3966217.html
  • 论唐代士大夫奉佛的原因

    而无一得,然后知世所谓道,无非畏途,唯世间,可尽心尔’。一生不如意的徐凝说:“浮生不定若蓬飘,林下真僧偶见招,觉后始得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在唐代还有一些...味的人生态度,调合了世间世间的矛盾,给中国文人开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国文人特别是当他们陷身社会纠纷中不能解脱或个人理想不得实现时更为痛苦。而禅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唐代很多人习禅。正因为...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566324.html
  • 桂月集(1)

    “依”是仗托义,“他”是指诸法因缘。是在说明一切,自不能生,皆仗因托缘,因缘具足,乃能生起,因此世间世间,皆依他(因缘)而生起。  (瑜伽师地》卷七三云:“云何依他起自性,谓从众缘所生自性”...变革声中,弘扬“人间佛教”尽其可能以当代科学信证阐释佛法,开方便法门,立平等心说世间,为“人间佛教”建构精神文明。因为,释迹牟尼佛降迹人间,生活、修道成佛都在人间。离开人间和偏离人生现实而侈谈佛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0767169.html
  • 评元晓关于《大乘起信论》的疏解

    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包容于众生一心中,这同孟轲所谓“万物皆备于我”,在表达方式上完全相同。元晓的“神解”,则将这“摄一切”和备有“万物”的一心,确定为永恒的、以“既智且仁”为惟一规定性的“自...《慧远疏》中说:《起信论》系马鸣“依《楞伽经》造”。解义则多依地论师说兼容摄论师言。《海东疏》虽然不时引用《楞伽经》的四卷本和十卷本,但并没有把《起信论》仅限于“依《楞伽》造”的狭小范围,从而才可能...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0867234.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2)

    页五零。“已说因缘分,次说立义分。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世间。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467298.html
  • 试论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之思想差异——以近代佛教面临之困境及其改革发展为背景

    。因此,自然也就成了佛教切入现实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印光大师认为:  佛法虽为世间,实在世间中做出。  又说: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万可趣向。……良以佛教,该世世间一切诸法。故於父言慈,...佛教内在的正面文化功能,并以此而启人信、发人行。在印光大师看来,「世世间之理,不外心性二字;世出世之事,不外因果二字。心性之理微,虽圣人犹有所不知;因果之事显,纵愚夫亦可以略晓」。心性之理与因果之事...

    周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3267848.html